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6、遗迹 (第7/9页)
现一座寺庙,离皇宫这麽近,估摸着不是皇观就是皇祠,走近了一看,门上的匾额题着“後黎国宗祠”五个大字。 鹤青惊讶道:“原来这里竟然是後黎国。” 夜漓疑惑:“後黎国?” 鹤青道:“很多很多年前,中原曾经出现过一个国家叫黎国,黎国出了不少开明的君主,使得国家昌盛,国祚绵延,後黎国的皇室曾掌管中原多年,中间虽有坎坷变动,但政权依然稳固,後来历经几代无能的君王执掌才慢慢式微,气运衰竭,被中原崛起的其他政权所取代,所辖地域不断被蚕食,最後不得已才带着臣民迁徙至塞外。” “这个国家出了不少有意思的皇帝,至今为中原的文人sao客津津乐道。”鹤青补充道。 夜漓问:“怎麽个有意思法?” 鹤青道:“就比如後黎国的开国皇帝,李启彻,此人虽然是黎国皇族後裔,但属远支旁庶,他那一脉向来不受皇室正宗重视,以至於到了他父辈那一代,只得了个小小的地方官做。彼时黎国皇帝昏聩不堪,外戚乾政,独揽大权,朝政日益衰败,百姓生活穷困,又遭受战火和苛捐杂税的压迫,苦不堪言,李启彻带头,以李氏子孙匡扶皇室,拨乱反正为名起兵造反,他振臂一呼,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并最终夺得了政权,其实他成为皇帝之後并没有改国号,只是历史上为了区分黎国两个不同的阶段,才将李启彻称帝後的政权称为後黎国。” “李启彻虽为後黎的开国皇帝,但这却不是他的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鹤青接着说道。 “哦?”夜漓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还有什麽传奇的事?” “这个皇帝生平的经历中最精彩的,是相传西王母曾因他治国安邦有功,在昆仑山接见过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