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务实与国运 (第3/4页)
下子可以最直观的体现出来了。 ????毕竟像是治水这样的工程,其实并不能有多麽立竿见影的成效,朝堂上对此虽然认为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承认其功绩,但却并不算特别的重视。 ??事实上,治水这件事在历朝历代虽然很重视,但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一方面正统士大夫对此不屑为止,乾好了是你应该做的,给你记一笔实绩,回头吏部考功的时候给伱往上拔一级或者平调到其他衙门也就算是对得起你了。 ??毕竟朝堂上最容易升官的是翰林,是满肚子经史子集诗书文章的文人,至於你这治水的实务官?在底下一辈子且熬着吧。 ??至於说乾坏了?对不起,水患肆虐、百姓受灾、死伤无算,你的脑袋就最先要拿来祭旗。 ??但现在不一样了,治水?那可是打破头抢着去的好差事,因为治理一地水患,对国运那是立竿见影的起效,虽然起效不多,但却是最看得见的功绩中最容易起效的。 ??而且做得好了,还有民心方面的提升,这对於朝廷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直观的。 ??也正因为如此,朝堂的风气也有所转变,以前像这种去地方的实务愿意做的人并不多,大家更愿意做诸如监考、教育之类刷资历的工作,去溜达一圈,也不需要怎麽费事,回来就有能够升迁的资历,地方上还有孝敬,没有比这更舒服的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去地方监考、做学政,这对於国运的提升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起效。 ??以科举监考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