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旧梦_第8章,折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折翼 (第5/6页)

老师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基於这一点,李舟山不逃这门课。在大学,授课老师一学期可能要教几个班,几百名学生。所以更为常见的是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名字。

    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是李舟山最为狼狈不堪的时候,怎麽考?李舟山采取的策略就是背书,借同学的教材划重点,然後背下来。大量的计算题不会做,就写已经背下来的公式,能换一两分。真正让李舟山涉险过关的是,在考试前总有一些“神通广大”的人能搞到以往的卷子。这些旧卷子只需要有少量题目和考试题目相似就能省不少力气。

    李舟山所逃掉的课全是他所学专业的专业课。他为了一个转变,放弃了原本拥有的。他的初试成绩超过了S大学要求的复试分数线,也就是说他成功了一半,但他失败在另一半。

    他只提前一天到了S大学参加复试,晚来一天就可以省一天的房租。学校周边的旅馆提高了房租,数倍於平时。即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李舟山在S大学的後门,找了五六家旅馆才找到一个地下一层的单间,六十一天。这样的单间,换做平时估计也就二十块吧。李舟山预交了四天的房费。

    那次研究生的面试,李舟山从进门到被“请”出去,两分锺左右。李舟山进到房间看到一个椭圆形的桌子,只有靠门一端空了一个位置。有人让他坐下,他便坐下了。有人让他自我介绍,他便自我介绍。

    一个老师问他为什麽考历史专业,他回答说是兴趣使然。另一个老师问看过什麽历史书,他把看过的说了几本,诸如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王夫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