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第6/6页)
面的事情暂时不谈,光是在这里排字的工匠就有一百三十人之多。其中一百人都是在徐景昌的学堂弄过来的。 ??朱棣直接叫过来一个,这小子看样子还不到二十岁,年纪轻轻,一张娃娃脸,脸上还有墨迹。 ??朱棣笑道:“你是哪里人?怎麽来的?” ??此人忙道:“草民林三,是山东滨州的,因为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应天……去年的时候,进了学堂,侥幸认识几个字,今天过来上工的。” ??山东人! ??朱棣暗暗叹气,他和朱允炆打了四年,主战场就在山东,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牺牲很大。 ??像这种流落各地的流民,必定不在少数,也幸亏有个学堂收留。 ??“你现在能挣多少,可够家里用的?” ??林三道:“草民刚来的时候,每月六十贯宝钞,现在已经涨到了八十贯,还有些额外的奖金。乾满一个月,能拿到一百贯。” ??一贯宝钞眼下能换五十文铜钱,一百贯就是五千文,大约是五两银子,在应天算不得多,但生活下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你有什麽打算没有?” ??“草民就想买个房子,城里的不奢望了,能在城外买一个就挺好的。也不用多大,能住得下两口子就行。” ??朱棣一笑,“怎麽,你成亲了?” ??“还没。”林三脸色微红,“草民只有个未婚妻,叫唐赛儿,也是从老家逃难过来的。草民就盼着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好能成个家,传宗接代……” ?? 书里面的贯是指宝钞啊,铜钱值多少我知道的,不会开那麽夸张的工钱 ?? ??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