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打西面来了1个喇嘛 (第5/6页)
是石头雕刻而成” “起名真草率” 冷不防,曹七七吐槽了一句,丝毫不影响系统的cao作。 “石五供始见於明代永乐帝长陵,是从佛教中借用的供养祭器,看着须弥座应该不难理解” 随着镜头缭绕,画面中硕大的石五供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中央香炉之中石柱高高凸起,表面祥云缭绕,一只五爪金龙穿梭其中,腾云驾雾翱翔九天,回首间俯瞰众生,酷似帝皇睥睨天下。 “嘉庆二十三年佚名刻《钦定大清会典图》之太岁殿祈祀陈设,卷十三礼制:五供排列:瓶、烛、鑪、烛、瓶(鼎豆壶)。卷十七之文昌庙陈设同上。若低一级之三供则为烛、鑪、烛,如先医庙等。” “五供作为佛前供器,用五供供佛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和礼拜。《法华经。法师品》有云: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幛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而供养之” “其中,香炉又称信香,佛教认为香为信使,佛前点香,皈依佛的诚心可达佛前;” “蜡台小盘口的尖细顶端是安放“藏蜡”的,拜佛、念经时焚香燃烛,以示光明。” “蜡台的两侧为花觚,花觚内通常插放灵芝或孔雀翎,念经时,用孔雀翎蘸水向四周摔洒,名叫“散崇”或“弹法水”,以示吉祥。” “佛教里讲究“三”这个数字,而“香炉、烛台、花觚”代表了“三具足”,三者缺一不可。” “最为重要的是,五供象征了佛家六度,即六种度过生死到达彼岸的途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众人耳目一新: “原来祭台上的器物居然还有这麽多讲究?” “不然呢,就好像清明节,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