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龙须沟内卷 (第2/6页)
住发出一声慨叹,即使现在尚且不能亲眼见到真正的地宫,但是单单听系统解说就足以感到下方地宫的宽阔程度。 “之前说过,崇陵地宫有4道石门,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门洞券3座,此外还有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 “瓦特?” 众人纳闷。 “龙须沟是什麽?” “金井又是什麽?” “漏眼又是啥?” 曹七七与系统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向下缓慢走着,一边解释: “龙须沟是建筑学术语” “简单的说:龙须沟,是清代帝陵中,由地宫内部引向地宫外部,用於排出渗水的暗沟。”“一座地宫建两条排水暗沟,从地宫内部延伸到外边的玉带河中。因为像龙的两条须子,所以叫龙须沟。它是清代中後期帝陵中,地宫为防水防潮而普遍应用的重要措施。” 说着将镜头对准墙壁上的水珠,继续说道: “清代帝陵大多依山而建,地宫又深在地下,因此地宫里很容易出现渗水。比如康熙的景陵地宫、乾隆的裕陵地宫等都出现过渗水,到了道光年间,道光帝发现自己的陵寝地宫渗水严重,於是大怒,决定为自己异地重建陵寝,重建过程中吸取了教训,地宫设置了龙须沟。从此以後,再也没有出现过地宫里积水的情况,之後的帝、後、妃陵寝都设置了龙须沟” “哦~~~” “原来如此” “我只知道北京城外有一条龙须沟,源自虎坊桥,流经天桥、金鱼池、红桥,又折向南,注入永定门外护城河。” “这条河开挖於明代, 原称“郊坛後河”。清代始称“龙须沟”。1950年代,治理时,将该河大部分河段埋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