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 汉惠帝炸毛了 (第5/5页)
度加以解释说明。 数日後,夏言回奏说:“臣愚以为,冬至上陵时可罢免,而中元陵祀遣宫之礼可移於霜降制日举行,惟是清明节上陵如旧。盖清明礼行於春。 即《礼经》所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有怵惕之心'者也;霜降礼行於秋节,所谓‘霜露既降,君子履之有凄怆之心'者也。夫雨露之濡,霜露之降,草木实先被之,於是有陵墓之思,义斯切耳“ 於是,世宗命天寿山的上陵祭祀,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礼,各衙门官陪祭;中元、冬至二节仍遣官行礼,但各衙门官不陪祭。 从此,天寿山陵园的大祭每年有四次之多。 嘉靖十五年(1536年)九月,因“孟冬庙享移於立冬”於是世宗又认为“孟冬朔之陵祭未免烦渎”,命“其己之,着为令”。 此後,天寿天陵园每年的小祭由四次改为三次。每年的陵祭合称为“四大祭三小祭”。 在上述各节中,正旦为一年之首,也是极为重要的节日,但却没有列入大祭之典,考其原因当如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礼部在题复太常卿裴应章时所解释的那样:“元旦即岁除之次日也。先是九陵帝後已祫祭於庙矣,旬日内且复有孟春之享,故元旦之祭在陵殿止用果酒者,非俭也,礼也。“ 除上述各节外,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国有大事(如营建宫殿、陵寝,帝王登极等)也遣官赴陵园致祭,诸王来京,离京又有谒陵和辞陵之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