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猎人与猎物 (第3/4页)
尝试之一,他们想要让男篮和世界男篮接轨,王治郅、大姚这批留洋球员就是窗口。 只不过奥运会的节奏并没有给男篮足够的喘息时间,每四年一届的基础上,国内能往世界输送的人才是有限的。如若不是王松自费出国在NCAA打球,篮协整体的计划也就完成了大姚和大郅两人。 最让他们难受的还是首个赴美的大郅,在接受NBA规培之後就不再完全听令於篮协。 所以考虑到折损率,篮协真正面向世界且看到了回报的只有姚民一人。 光一个世界级球员,别说篮协,就连球迷们都能看出来,这样的华夏男篮远不如90年代那支世界豪强,远远称不上是一支世界级强队。 想要重复90年代男篮创下的荣光,他们需要更多世界级球员的加入。 比如王松! 可是比起王治郅和姚民这样国内培养,再送出海外联赛效力的球员。 王松的成长路径可以说是和篮协毫无关系! 他不受制於篮协,篮协最多把所谓的为国效力这顶大帽扣在这个年轻人的头上,可真正的决定权在对方手中。 这个从赴美上大学加入NCAA,到选秀大会当选探花,再到双料MVP获得者,这一系列的cao作下来,王松完全没有依赖国内篮协的能量。 这也是他最大的底气。 所以当王松加入华夏男篮时,很多球迷都是既惊喜又诧异。 因为有关於篮协的名声,对於资深球迷而言早有耳闻,所以他们心里是既希望王松能够回国效力,又不希望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