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 文吏 (第2/4页)
??要想在荆襄立足,就需要彻底摒弃逃窜的作风,建立起一套正规的军队考勤、饷银制度。 ??好在到达邓州的时候,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能支撑一段时间。 ??这两万人,还远远不到一个大顺主力野战营的建制,但却是目前前营能供养的极限。 ??少於两万人,出去了谁也打不过,也难成事。 ??九千老兵,去教导一万新兵,新兵老兵的比例接近一比一,管控起来也更容易。 ??情况就和顾君恩料想的一样,虽然这段时间,襄阳城内颇有关於前营的恶劣传言,但扩军这天,来的人依旧是人山人海。 ??只不过,来参军的这些人,多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连其中青壮也大致如此。 ??吴兆胜比较稳重,因此被安排到了门前的位置。 ??在这几日的扩军准备中,李自敬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 ??前营之中,算上李自敬自己,就只有三个人识字。 ??顾君恩是军师,要负责管理事务,不能坐在那一直写册子。 ??吴兆胜虽然识字,但也就仅限於识字,看得懂兵书而已,他写出来的字,就连顾君恩都不认识。 ??要是让他去办政务,到时候写出来的编制册谁都看不懂,那麻烦就大了。 ??至於郝摇旗,李自敬根本连问都没问,不用想,这货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李自敬在後世时,身边都是学生,就算学历水平较低的,也很少有连字都不认识的。 ??从未想过,在这个年代,识字率居然这麽低。 ??整个前营几千人,识字可以临时拉出来办理政务的,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前几日,谈及扩军当日的兵卒造册记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