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十年代末期_第4章 被惦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被惦记 (第1/5页)

    那时候洗衣和现在不一样,农村普遍用皂角洗衣服,皂角是皂角树结的荚,洗衣时需将它敲碎,再放到浸湿的衣物上使劲搓洗,便会出现皂泡来,如果附近没有皂角树,那就只能用草木灰来洗涤衣物,肥皂之类的想也不要想,不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而是没有那麽多肥皂票能供你挥霍,农村每一季度每一户只有一张各一块的香皂和肥皂票。计划经济年代,买东西除了掏钱以外,还要掏相应的票证,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rou票、蛋票、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可以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  在王素绢的记忆里,直接用碎皂角洗衣服,皂角的碎渣附在衣物上很难清洗掉,好在这个时代衣服主要是灰蓝为主色,残渣之类的老百姓倒是不在乎,不过到她这儿影响可就大了。不过这也难不倒她,王素绢直接用手碾碎3个皂角,在小木盆里用水泡上。额,力气大就是方便。泡了十几分锺,皂渣沉底了,才将水倒进大木盆里洗衣服。

    所有的衣物都洗好後,时间也快到中午了,太阳正好,把衣物晾在靠近南墙枯树上。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用土灶做饭,柴火可是个宝,在外面发现枯树,肯定要乐呵呵的拖回家去当柴火烧的,比麦秸、玉米秸、高粱杆、花柴(棉花)之类的耐烧的多。素绢家也有两颗枯树,是留待冬天取暖的,正好现在可以用来晾衣物。

    收拾完之後,素绢开始做午饭,有了早上那顿麦香扑鼻的疙瘩汤,对午饭的期待就高多了,把早些时候王妈晒乾的豆角拿出来泡上一些,土豆削皮切块,玉米面和白面掺和着和了一块面,打算做土豆炖豆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