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四爷长命原因,朱元璋麻了 (第3/8页)
?姚广孝抚卷而思,言及元史:“昔日运河畅通,五大水系相连,南抵江口,北至大通桥,商贸往来,盛极一时。” ??朱四爷缓缓喝一口茶,目光扫过太子和姚广孝。 ??特麽,都在老子面前掉书袋子是吧?老子也会。 ??他沉思片刻,坐直了身体,面色变得严肃,开口: ??“自古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事之初,须慎之又慎,如终之谨。历代帝王,皆有治河之志,然大禹之所以能成功,在於帝王之信任,万众之同心。其他帝王,或半途而废,或始作终弃,财货虚掷。隋炀帝虽通永济、通济二渠,治河功成,而国亡。然大唐之盛,运河为基。此中功过,实难评说。” ??“殿下欲治河,非空言所能济事。治河之难,有五:人事之难,方向之难,坚持之难,财政之难,百姓之难。河道耗费如巨,银如流水,而不见浪花之起。黄河流经九省,各有险要,众河臣各抒己见,古书亦载,孰是孰非?治河需君臣同心,官民一体,非数十年之努力,难见成效。” ??“殿下,今之大明,尚未具备治河之实力。此事需徐徐图之,不可急功近利。” ??他先是分析,而後下结论,把历代治河说的明明白白。 ??朱标和姚广孝都听呆了。 ??“院长,孤将来决心治河,你有何良策?”朱标急问。 ??朱四爷脑海中回忆前世看过的法子,又在大脑里推演了一番後,沉声道: ??“黄河,自古称之为忧患之河,源自星宿海,流经陕甘之黄土高原,如骏马奔腾。一斗之水,沙居其六,至开封後,地势平缓,水势缓滞,沙淤於河,致使豫东、皖北、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