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7章 真伪 (第4/18页)
上,径自提笔挥毫。 ??卓敬在旁边窥得清楚。 ??《师法先圣疏》 ??“不惟先圣之所欲为,所已为者,为之承之;虽其所不及为,不得为者,亦皆为之承之。 ??师法先圣,不惟所不及为,不得为者,为之承之虽其所已为,有时异势殊不宜於今者,亦皆为之,变通之。” ??郭璡和柴车亦是凝神,从开篇这两句可以看出来,所谓“时异势殊需变通之”这便是自变法发起以来,第一份正式的,吹响号角式的文章了。 ??姜星火的笔锋还在继续。 ??“天理不变於人心,只人心公平处便是天理之公;天理不外乎人情,人间之情势时刻异也。 ??是故,事以位异,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 ??然圣人以近人情为天理,而後儒远人情以为天理,岂不谬哉?” ??所谓“人心公平”,自然就是姜星火昨天讲的那些,而所谓的“人情”则是人间的情况、形式变化,如果事情发生的情况变了,自然不能刻舟求剑,所以要“易事以当位、更法以趋时”,也就是说,变法是必须要变的,而圣人的理解,不是後儒的理解,後来儒者的理解大多都是荒谬的、错误的。 ??卓敬长出了一口气,深以为然道:“权循旧制,苟且安逸,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国师笔锋犀利,端地是惊世大作!” ??姜星火顿了顿笔尖,一滴墨落在纸上,稍稍晕染开来。 ??犀利的还在後头呢。 ??“宋儒穷理务强探力索,故不免强不知以为知。 ??後儒信道之笃者,莫如伊川(程颐)。 ??然伊川每事好硬说硬做,故於圣人融洽处,未之能得.注《春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