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变 (第5/8页)
东西,他答道:“减税後的第二年,如果依旧决定保持收支平衡,为偿付大明国债本息,大明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文铜钱的税收。” ??姜星火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面对税收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的百姓,如果他/她【绝对理性】,是否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国家因减税而发行的价值100文铜钱的大明国债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债本息而增课税收105文铜钱的支出。” ??“这样,纳税百姓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朱高煦已经开始“mama生的”,夏原吉眼眸却有些发亮。 ??“同样的道理,如果大明国债的期限为若乾年,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大明国债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姜星火特意解释:“消费,就是花钱。” ??事实上,这只是纯理论的猜测,也就是哪怕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提出这个理论的李嘉图自己,都并不认为上述猜测在现实中行得通,但後世的巴罗认为,理性的人们确实是如此行事的,就是政府还债的更高税赋可能部分会落到後代人身上,但人们都是关心後代的,因此还是会为後代着想而增加储蓄以应付还债,这就是基於“李嘉图等价”衍生出的所谓的“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