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学科存废 (第4/5页)
强国力,而这些都需要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一味学术理论研究是换不来面包的。” ??历史上北平大学将工科取消後,直到抗战胜利後的1946年才正式成立工学院。 ??而程诺除了可惜这段时间没有接着培养工科人才外,还想借北平大学的招牌发展自己的工业。 ??历史课本说民国动荡,民族工业借着列强忙於一战而快速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後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凋敝,直到解放後才得到新的发展。 ??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学术界是有争议的。 ??根据华裔学者章长基的研究,1912年到1936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高达9.4%,而且其增长速度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而发生明显变化,直到七七事变前才迎来了自己的顶峰。 ??章长基的研究并非孤立,史学家吴承明的进一步研究後,发现1920年至1936年的国内工业资本较1913年增加了五倍,1911—1920年间,国营工业资本增长率是3.44%,1913—1920年间民营工业资本增长率则高达11.9%;1920—1936年间,国营工业资本增长率是10.64%,同期的民营工业资本增长率则继续保持在9.37%的高位。 ??这是什麽概念呢,横向比较该时期的近代工业发展速度也并不输於其他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在1912—1937年间工业增长速度仅有2.6%,在其历史上发展最快的1874—1890年间,工业增长率也只有5.2%。英国1921—1937年间工业年增长率为2.2%,历史上发展最快的1851—1873年间增长率为3.3%。纵向比较,甚至高於解放後的某一段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