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没办法,他是带着大军来谈判的 (第8/9页)
於唐宗、宋祖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历史学界不说,就连民间传说,戏曲演义中都编出不少故事。 ??要麽证明李世民杀哥哥是迫不得已,要麽说赵匡胤夺人家江山是箭在弦上 ??还有的故事说李世民和他嫂嫂是两情相悦;有不少故事表明赵匡胤的人品是多好多好。 ??难不成李世民和赵匡胤真是道德品质好? ??史从云向来不屑这种看法,他们要是道德品质好就当不了皇帝! ??所以刘邦才是帝王的千古楷模,事实上从很多历史记载中也看得出李世民和赵匡胤都是崇拜刘邦的,李世民还把他的还乡宴比作高祖还乡。 ??说白了,无论是民间还是史学界,人们称赞的都是功绩!看的也是功绩。 ??只不过中国受到儒家礼乐教化数千年,儒家的那套深入人心,潜移默化。 ??儒家讲究以德治国,普通人看待问题又看不透本质。所以很多普通人都在儒家教化的框架下看问题,觉得哪个君主能臣有了功绩,肯定是因为他道德品质好。 ??而道德是宽泛的,模棱两可的,可以随意双标的。 ??所以只要有利於百姓,有功绩的君主,人们就会编很多事,戏曲歌剧,演义杂谈去为他美化,为他摆脱道德困境。 ??反之就丑化。 ??因为在儒家的朴素价值观里,德大於天。 ??某个人能乾大事,肯定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好。如果某人没本事,做了招人恨的事,那肯定是道德品质败坏。 ??找不着证明就是编也给他编出来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