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5章 1917咆哮基尔(五) (第3/3页)
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美国深陷门罗主义的时候,舆论界就有了不合时宜的杂音——以西奥多-罗斯福、亨利-洛奇、艾伯特-J-贝弗利奇为代表的帝国主义者主张美国应该建立强大的海军,夺取殖民地,把美国建设成为英法那样的强大的帝国。贝弗利奇甚至直言不讳说“如果英国能统治国外的领土,美国也能;如果德国能统治国外的领土,美国也能;如果他们监督被保护国,美国也能。” ??主战派的奔走呼号促成了大洋上一支不被埋头军备竞赛的两个海军强国所注意的新势力——美国大白舰队崛起,并且为美国1917年的参战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基础。当然,在主战派获得最终胜利之前,他们还需要解决一个强大的对手,制造能够激起全美民众情绪失控的噱头。 ??在和平谈判之前,总统威尔逊一直是“反对美国参战”的中坚力量。出身南部基督教长老家庭,深受加尔文教社会福音思想、18世纪启蒙思想和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威尔逊不仅是和平主义者,而且还是一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 ??在总统威尔逊的压制下,以小罗斯福为代表的实权主战派一直不成气候。不过在1917年调停失败後,华尔街和工业托拉斯对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垄断资本家利益代言人并且拥有宣战权的国会也频频制造参战舆论,威尔逊作为美国总统对於战争的制约能力大大减弱。 ??五月,快速货轮哈德利号在英国苏格兰北部意外触雷沉没给了主战派一个有些牵强但是“无伤大雅”的开战理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