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澳门文学编年史3》(5) (第3/53页)
确实是被抛弃的一群/灵魂的窗子已经关闭/强烈的光线亦不会刺眼/只是仍有两只耳朵/时时可以听到劫杀的新闻/满脸皱纹/记载着岁月的风霜/空邃的眼眶/隐藏着苦涩的悲凉/还有太多忧愁与不幸/要透过沙哑的胡琴/撒播在市声汹涌的街上”。颇有现代派象征诗歌的意味。 非非1972年起於《华侨报》上发表现代抒情小诗,如《喜悦》《回味》《告诉》《自私的人》《享受》《气体》《当你思索的时候》《旅行》《琴谱》《第三者》《星语》《舞》《想做个画家》《星祷》《字》《梦与明天》《情敌》《谢》《你的情诗》《豪情》《风的迷》《海与天》《每天晚上》。诗风纯净,略显稚嫩。 江映澜(1937—.),本名周落霞,另有笔名谢雨凝、唐丽思,原籍广东中山。生於澳门,毕业於师范,在小学任教8年,後赴香港,在电影公司任职。60年代起开始业余写作,在港澳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评论等。80年代後曾结集出版的着作有:写青年和妇女问题的随笔集《少年手记》《青春与爱情》,散文集《小城的回忆》(与丈夫卓力合作)、《西江月》,长篇小说《雨後落霞》等。70年代,江映澜可谓是澳门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之一,尤其在1972年发表大量散文,如《炮竹》《桃花》《忆清明》《木棉花开》《听歌》《说风筝》《舞蹈》《说故事》《荔枝的联想》《泳》《看小说的联想》《颂秋》《菊》《即兴画》等,每每以朴素而略带抒情的笔触,通过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反映社会五光十色的形态,抒写个人对社会百态的深思和探究。散文又具有独特的意境,娓娓道来,於平淡之中见真情,直抒胸臆又并不浅露,蕴含着哲理与诗情。 而江映澜的丈夫卓力(1936—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