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_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第3/6页)

?君权为神权提供政治上的庇佑,并对神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

    ??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儒家本质上也是一种“神权”。

    ??只不过,不像西方有“教皇”这种人间代表,儒家只有死去的圣人,只有一个“大义”的牌位。

    ??如此一来,也决定了儒家会始终屈於君权之下,为君权所用。

    ??当然,两者之间,处理的事情,又有些不同。

    ??在世俗事务上,天子乾纲独断,儒家的臣子,很难做出任何有效的干涉。

    ??但一旦涉及到“神”的部分,也就是名教大义,他们就都站出来了。

    ??比如说,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之争。

    ??在後人看来,满朝大臣为了皇帝父母是谁,争了三年,将朝政国事都丢在一边,简直是无法理喻。

    ??但在那些信奉名教的儒家读书人眼中,这是名教大义,是皇统之争,比任何事都重要。

    ??本质上,这就是君权与神权的较量。

    ??因为礼仪之事,权力一向是归於儒家,归於名教的,帝王很少会去做改变。

    ??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动力去变。

    ??反正就是一个形式,一种礼节而已。

    ??并不涉及帝王的实际利益,反而对其利益有维护巩固的作用。

    ??因而当嘉靖因情形特殊,插手进去的时候,双方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礼”上的争夺,而是世俗的一般事务,哪怕嘉靖决定动员大明的所有军队,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对外战争,他都可以轻易的决定。

    ??大臣,尤其是信奉儒家的文臣,除了稍微劝谏一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阻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