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评甲等 (第3/5页)
他的命一般,韩世峰乃是科举出身,自然不想有个莽夫儿子,只无奈膝下就这麽一个独苗,打不得骂不得,前头小时还强压着读了几年书,到後头大了便打死都不肯读书了,非要跟着外祖学武。 韩世峰无奈只得依了儿子,将儿子送到了王老将军膝下学武,王老将军虽已年老,但身体健壮,仍是上得马拉得弓,八十斤的大刀舞得呼呼生风,如今被派在南直隶应天府驻守,韩谨岳便养在了老将军跟前。 韩世峰见儿子不喜文,便只得一个老三继承了自己念书的天赋,私心里就偏颇了些,将自家的私房银子悄悄给了小妾。 前头不是说本朝官员俸禄低,韩世峰哪儿来的私房银子? 自然正是因着本朝自开国以来,对官员们多有刻薄,一年到头明面上的俸禄,便是养家糊口也是有些难以为继,且太祖立下成法要万年不变,後头的皇帝也不敢随意更改祖宗规矩,给手下一乾大臣们多发银子,且又因着这些年来朝廷多印宝钞,有愈发愈烂之势,每个月发下来的那些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纸片儿,拿到市面上已是越发买不到东西了,相应的官员的俸禄不增反降,越发入不敷出了! 不过上有国策下有对策,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官员们自然也不能守着那点子银子,一家老少抱着肚子饿死,因而甚麽夏日的清凉银,冬日的炭火银,春日的种子银,秋日的收粮银,沐浴时有皂角银,生病时有问医银等等,这是衙门里明面上的各种银子。 暗地里下头的孝敬又或是因公受了“馈赠”的银子,更是说不得也说不清,韩世峰这人方正古板,但也免不了随大流收一些,只这些银子一月之中倒也不定数,有时多些,有时又少些,王氏也管不到细处。 韩世峰为了出外应酬方便,自己也要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