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七字典 (第3/4页)
娥看着村里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他们还或背书或哼歌什麽,真的是羡慕得不行,可她想与昔日的同学一块跳个牛皮筋,感觉都受排挤的,自己就是个“失学女娃”。 爷爷好面子,不肯去借钱。 奶奶心肠软,眼见乖巧懂事的小孙女为不能上学而时常流沮,问她,她摇摇头,讲“没事”,问多了则是说:“我想爸爸mama了,我想上学。” 当奶奶的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她能不心疼孙女吗? 她去借了,得到一串回答:“我也没有钱呀……”,“学费二百多,我家孩子多,自己孩子的学费都是借的……”,“女娃还小,过两年读也是一样的。”,“你孙女过几年再入学,小学毕业了,刚好在家呆一两年就可以嫁人……”,“你来借钱怎麽行?至少也该叫你的男人来借……”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从未开口求人的老人体会到了“山穷水尽”、“世态炎凉”。 小小的王娇娥体会到了同龄人或者说她的同学们没能体会到的辛酸滋味。 她渴望重新回到校园,渴望读书,渴望和同学们一块嬉戏玩耍…… 她的书包,她的文具盒都被“抄家队”给“抄”走了。 她拿出旧课本,重新读,老师教会了拚音的。 她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是杨文英老师,五十多岁了,中等身材,头发浓密而花白,脸稍圆,梳条大辫子,和蔼可亲。 “有条件的同学多看多听《新闻联播》,里面播主员的发音是全国一流的,比老师准多了……”她想起了杨老师的话,於是便搬条小板凳,每天准时坐在那台又旧又小还时常因信号不好而被“雪花”占满屏的黑白电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