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天下大弊,攘争名器 (第4/10页)
识趣地略过了方才的话题,翻开另一卷。 张居正说道:“殿下不妨看看洪武年间,户数,口数。” 朱翊钧找到地方,念道:“洪武年间,户数一千万,口数,五千八百万。” 这些他还真不知道。 倒是满清时期,那句四万万同胞的台词比较熟悉。 不过这五千多万跟四亿差的也太多了吧。 心中想着,朱翊钧没等张居正开口,又识趣地找到如今的:“隆庆六年,户数一千万,口数六千二百万。” 他愕然抬头:“丁口比之开国之初,增长这般微末!?” 他适时地展现了一下自己的智力,举一反三。 “殿下聪慧过人。”张居正夸赞一番,又补充道:“西汉元始二年,便有五千九百万之丁口。” 元始二年,也就是西汉末年,一千多年前了。 朱翊钧不耻下问:“阁老,是因为百姓沦为佃户後,大户会藏匿丁口?” 大明如今是收人头税的。 小老百姓没有逃税的能力,但大户就不一样了。 勾结地方,十成人口,报上去三成就够良心了。 张居正躬身下拜:“圣明无过殿下。” 朱翊钧连忙将他扶起,口中叹道:“我明白阁老的意思了。” 他故意装蠢问了一句,地方官府怎麽不抓逃税的大户,张居正用丁口来回答了他。 因为地方大户,不仅有地!还有人! 官府敢追究吗? 好,就算你是个硬骨头,敢破家灭门,那别的隐匿田亩丁口的大户呢? 会不会兔死狐悲,有没有愣头青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