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章 吴县繁华,令孙策终生难忘一幕 (第2/10页)
是东晋的那套占田制,东晋的那套占田法, 名为占田,实际上应该叫“限制占田法”, 规定了百姓占田的上限一百亩。 ??孙策引用的还是唐、宋、明三朝的制度,即“农夫不明或先亡,年再三, 则'农神去土附人'”(如果一个田地被他人占用并经营了三年以上,那麽占有者就有权利合法地成为该田地的所有者,而原来的田主则失去了该田地的所有权) ??他十分正式的对顾雍说道:“命所在长吏谕民,有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旧租;县令佐能招徕劝课,致户口增羡、野无旷土者,议赏!” ??止输旧租,也就是暂不征收赋税。 ??而“户口增羡、野无旷土”,则是孙策豪言壮语的根本保证! ??从大宋开始,中原农业发展进入腾飞,人口迅速破亿,依靠的正是这条法令。 ??孙策也不苛求当今的士大夫,就是大量後世现代人,也是嘴上说着封建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可心里想的还是小农平均生产那套。 ??宁肯所有人限制在十亩地上一样的穷,也不肯高效发展的富。推崇把治下所有百姓,有一户算一户全都锁在几十亩的农田上生产,恪守均田之法,一身文青气息, 幻想小农经济能够一直稳定。 ??所以当田地分完了, 就一筹莫展了。 ??所以缺少足够人口去发展工商,工商业怎麽也发展不起来。 ??东方的工业迟迟无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士大夫文青思想的遗毒,推崇天下大同,均田生产,民至死不相往来的小民生活,而他们美其名曰,安居乐业,重农抑商。 ??这不叫重农,这叫愚昧。真正的重农,是把农田开垦出来,野无旷土;把土地亩产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