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7章 (第3/8页)
口的海外贸易,走日本、琉球、朝鲜。 ??明廷因元之旧,仍行海运,刘家港仍是海上漕运的惟一港口。 ??自洪武五年至永乐元年,每年约有六七十万石粮米运到辽东。 ??这每年数十万石粮米远涉重洋,源源不断地输往辽东和北平地区,使兵粮无缺,对明朝肃清北元残余势力稳定北方局势,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太仓作为明初的海港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政府在太仓城南码头建海运仓,当地人称为“南仓”,设有天地字号等仓廒91座,仓房919间,专门收储浙江杭、嘉、湖及直隶苏、松、常、镇等地交纳的税粮,多至数百万石,俗称“百万仓”。 ??至永乐初年,仍“贮米数百万石,浙江等处起运秋粮皆赴焉。故天下之仓,此为最盛”。 ??每年春夏二季,大小数百艘海船驶人港内,“万艘如云,毕集於海滨刘家港”。 ??按照郑和亲自立碑的说法,七次下西洋都是从刘家港出发的,每次统率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 ??郑和使团在这里集中、编队、维修船只、训练水手、补充给养、迎送各国使者、举行盛大的祭祀海神天妃的活动,以及屯积物资做出洋准备和归舶後的调整善後,对刘家港的港区条件要求很高。 ??刘家港以其宽深的港湾,良好的码头设施,充足的库储以及精湛的船舶修造水平,为郑和船队的远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後勤保障。 ??刘河自永乐年间夏原吉大修後,直到万历年间,由於不断修治,大体上保持着畅流通航的局面,发挥着宣泄太湖入江最重要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