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1/2页)
??“还请先生直言,学生定知无不言。” ??李晟摆正态度,拱手道。 ??孔颖达踌躇一番,看了一眼皇帝,开口道:“老夫最近在为国朝编撰《五经正义》,奈何书类繁多,内容庞杂,因此进度缓慢。” ??“编书?” ??李晟一愣,顿时挠挠头。 ??这要是其他事情,自己说不定还能借助後世的经验,想到一些解决办法。 ??但编撰书籍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个水磨工夫,必然是要消耗时间的。 ??更何况是国子监的书。 ??那是要当做全国的教科书、典范、正本的,花费的时间绝对更多。 ??李晟尴尬道:“这件事,学生恐怕还真没什麽办法。” ??从古至今,编撰书籍一向是个麻烦事情,很多书籍的编撰动辄上百年。 ??主要原因,就在於书籍整理太费功夫。 ??举个例子,司马迁编撰《史记》用了14年,《汉书》先後由班固、班昭、马续三人完成,历时20余年。 ??现在虽然是唐代了,但编书的手段其实并没有差太多。 ??李晟记得《唐朝那些事儿》中说过,《五经正义》的编撰直至贞观十六年才完成,之後又经过一系列的补充完善,直至唐太宗死後、唐高宗即为後,才完成颁布。 ??前後将近用时25年。 ??在这个时代,想要加速《五经正义》的编撰,几乎是不可能,只能按部就班。 ??这可跟造纸术、印刷术不同,用技术就能解决。 ??编撰图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要由编撰者一步一个脚印的跟进,才能缓慢进行。 ??即便进入现代,编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