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_第18章 叛匪呢?哪儿去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叛匪呢?哪儿去了!? (第3/6页)

可以走,毕竟造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如果朱劲松直接要求这些青壮跟着他去沂蒙山开辟根据地,或许这些青壮不会反对,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人出现别的心思?

    ??与其用军法军纪来强制要求他们,反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想明白这一切,让他们能够主动坚定反清的决心。

    ??也只有这样儿,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父母妻儿、故土难离等乱七八糟的因素导致的思想不一致。

    ??别忘了,从玉皇山到沂蒙山那边的孟良崮,哪怕是直线距离都足有三百多里,再加上一路还有可能遭遇清朝军队的围追堵截……

    ??思想不一致的後果,很可能就会出现“草地密电”或者有人临阵倒戈的情况。

    ??也有人可能会说你朱劲松说是造反,却只在玉皇山这里打游击,剩下的什麽根据地什麽政策什麽制度都没看到,你这也不像个造反的样子啊。

    ??那麽问题来了——不过就是占据了一个平原地带的小山头,手下只有百十个由农民转职过来的兵,拿什麽去搞制度?拿什麽去搞政策?

    ??不会真有人以为可以靠着几个小村庄的支持,就能在平原地带能硬刚满蒙八旗外加汉八旗绿营的几百万清兵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劲松才会打算主动避开清朝的锋芒,暂时撤往沂蒙山那边的孟良崮。

    ??……

    ??玉皇山山脚下,一杆绿边绣龙三角旗迎风招展,旗子的下方,数千手持各式兵刃的绿营士卒列阵於富察·明兴身後。

    ??富察·明兴端坐在马背上,左手持着马鞭,右手挠了挠腰间的髀rou,忍不住叹了一声道:“如今髀rou渐增,只怕再难上战场为主子效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