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三十八章 又有一门生意投资 (第16/16页)
。 那时正值年初,据说上面已在酝酿土地与住房制度的改革。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七〇年代还是八〇年代初期——个人几乎没有购买私人房屋的权利。 那时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住房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市场化的买卖机制尚未出现。 直到八〇年代年底末期,住房制度改革才正式启动,民众才逐渐能购买属於自己的商品房。 正因如此,阿德那时便嗅到了一丝变革的气息。 他认为房屋市场的开放终将成为未来趋势,若能提前布局,便能在新时代中抢得先机。 前世的陈浩也知道,土地与住房制度的改革确实是在一九八〇年开始酝酿的。 阿德这类早一步察觉风向的人,自然有更大的机会藉此致富崛起。 正如後来的香港四大家族,也都是顺着这股时代之风,愈做愈强。 一行人来到阿德上班的地方。 那是一栋略显老旧的两层小楼,门口贴着「村委会办公室」的红色字样。 阿德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衬衫,正忙着整理文件、在各办公桌之间穿梭,看见陈浩几人进来,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迎了上来。 阿德虽在村委会任职,但不过是个跑腿的小职员,平日里的工作就是替上级送送文件、跑跑手续。 虽然他消息灵通,总能比旁人早一步嗅到政策的风向,也偶尔能听见些内幕消息,可惜终究只是有眼光却无资本。 没有资金、没有背景,这些远大的构想与机会,对他来说也只能停留在心底的遗憾。 整段气氛带着一丝现实的无奈,也映衬出那个时代里许多普通人的缩影——有眼界,却受限於命运的格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