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 谢迁:八百里加急奏请陛下天子守国门 (第2/5页)
规则。 ??然而,朱元璋也给了一个错误示范。 ??权力太过集中後,必然会被分散。 ??没有一个人能够有他如此变态的精力每天处理这麽多的事情。 ??他的这种行为,反而为下一个皇帝挖了一个巨大的天坑。 ??大明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就不行,只得倚靠建文三重臣来协同治理国家。 ??然後这个时期,面对骤然接踵而至的巨大权力,无论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建文三臣都没有好好的接住,甚至步子迈得太快,直接开始削藩,导致了朱棣被迫造反,被迫接棒大明第三任皇帝。 ??朱棣接手後,面对宰相这个权力,他算是接住了。 ??因为,他有太子朱高炽帮忙,接着就拉了几个品级不高的官员,专门给他处理奏章,筛选一下国家事务的轻重缓急。 ??这几个品级不高的人,成了内阁雏形。 ??朱棣死後,朱高炽继位,也延续了这个内阁制度,才出现了所谓的三杨重臣。 ??朱瞻基上位後,内阁彻底慢慢固定了下来,而内阁也开始慢慢承载着宰相权力,朱瞻基甚至不上朝也可以使得大明良性运转。 ??“三杨”可以说,成为了内阁重臣样版。 ??甚至,内阁在朱瞻基死後,表现太过於完美了。 ??因为当时朱祁镇九岁登基,皇帝年少处理不了国家大事。 ??只能由太后和内阁组成大明议事处理机构。 ??在朱祁镇亲政之前这段时间。 ??有朱棣、朱瞻基抗击北元之威。 ??有王朝国力发展上升期。 ??再加上吏治总体上算是高压後的放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