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史_第13章 大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强化,185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大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强化,1859 (第32/32页)

农奴制都不再是有利的了;在亚历山大二世即位时,已经有三分之二私人拥有的农奴(即那些不属於沙皇或国家的农奴)被当作借款的担保品抵押出去。俄国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奴制是劳动关系中一种糟糕透顶的制度;它使俄国农民成为文盲和愚钝的苦工,没有刺激,没有首创精神,缺乏自尊心或是工作自豪感,并且为军队提供非常蹩脚的战士。

    ??西方的思想和教育受过教育的俄国人满脑子都是西方思想。他们同政府疏远了,同作为沙皇的一只臂膀的东正教教会疏远了,还同他们祖国的老百姓疏远了。他们对广大群众的无知和蒙昧感到惴惴不安,对事实上的奴隶制感到内疚,因为这正是他们自身地位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大约就在我们讨论的这个时期,俄国生活中出现另一显着特征:“知识分子”。在俄国,受过教育,具有某种思想,订阅杂志,或是参加批评性谈话被认为是叫人十分兴奋的事,以致知识分子感到自己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阶级。他们是些学生、大学毕业生和有大量闲暇去学习的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充分的思想自由,但是同去做其他事情相比较,他们在思想上拥有更多的自由。俄国知识分子倾向於总括的和包罗万象的哲学。他们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上发挥巨大作用。他们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思想家对历史演变过程的直接影响。他们特有的姿态是反对派的立场。有的知识分子面对沙皇政权和农奴制的庞大和稳定不知所措,转而求助於革命的、甚至恐怖主义的哲学。这只能使官僚们更加感到焦虑和害怕,从而招致政府更加频繁的镇压。

    ??欧洲,1871 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