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章 面试(1) (第3/4页)
高考的人,几乎都能把字写工整,就算改成毛笔,适应适应也大差不差。 当骆毅写字的时候,牛小柱和王七斤两家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丫头竟会写字,而且还写得很工整! 那小字,个个方正得跟豆腐块似的。 就听骆毅说道:“村学是我家掏钱办的,教材书籍、笔墨纸砚、校舍、桌椅、教师束修等等一应费用皆由我家一力承担; 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就是浪费我家的钱、浪费我家提供的场地,我们不会当这个冤大头; 所以,你们孩子如果认真向学,可以送来,如若不是,还请领回家去,我们并不缺学生; 毕竟学生好找,免费的学堂却没几个。” 村学,是私学(或叫私塾)的一种,就是民办蒙学,区别於官办学校。 如果是官宦人家或是殷实家庭聘请教师在自己家中教授子弟,就是家塾。 如果是社会团体所办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学校,叫义学或是义塾。 如果是一家或数家、一村或几个村子单独或联合聘教师教子弟的学校,就是村学,或叫村塾、族塾。 鲍魁家办的就是村学,且并非合资,而是独资。 既是独资,那鲍家说什麽就得听什麽,除非不想来上免费学堂。 “收多大的孩子?我们家娃六岁,能去吗?”有一名佃户问道,因为他看到牛小柱和王七斤都挺大的,怕鲍家学堂不收年龄小的孩子。 胡泽胤回答:“六到十五岁,都收。” 胡泽胤与佃户的问答中,让牛小柱和王七斤两家人意识到,骆毅负责报名登记之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