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 皇权是怎麽被限制和架空的 (第4/4页)
天早朝独断几十件事。後来的皇帝就只能拿前天内阁写好的条子照本宣科的批红,甚至连批红都让宦官代劳了. 这能不被文官架空吗? 而文官作为制度的解释者,又特别擅长切香肠式夺权。任何有利於他们的变革,都会被冠以祖宗成法之名保留下去。不利的则都是恶政,一定要拨乱反正。 到了明朝的中後期,这个矛盾特别突出。明朝只从小户选後妃、驸马的制度,实质上禁绝了外戚参政的可能性。 靖难之後把宗室当猪养,土木之後武臣兵权逐渐被督抚道侵蚀,共同造成明朝中後期严重缺乏对文官集团的制约力量。 明代文官集团的膨胀,并非直接挤压、限制皇权,而是隐性地架空皇权。 明朝的皇帝权力是很大的,拥有近乎无限的人事权,比如崇祯在位17年有19任首辅,换了50多位大学士,但他的人事招募池里有且只有文官,无论换多少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文官通过科举建立的师生、同年纽带,使得皇帝很难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人事权力。 就像朱厚烇要严查谎报灾情之事,他只能通过文官们掌握的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去查,他也知道这三个部门肯定有不少人与此案的案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他也没办法,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权力无非人、财、事。 没有实质性的人事权力,自然也就没有实质性的财政权。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