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太子游长安 (第5/7页)
“嗯,奴婢已经向立政殿禀报了,说是今年入春皇后会安排人送来。” “所以呀,有些条件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宁儿从来不会反驳殿下的话语,偶尔会提出一些言语上需要注意的意见,但从来不会顶撞。 带着弟弟meimei们出了承天门,将她们送入国子监上课。 李承乾站在课堂外,道:“孤来这里两次了,都没有见过这里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老夫子。” 宁儿回道:“殿下要见,奴婢可以去通禀的。” 李承乾又是摆手道:“伱不用打扰他老人家,你陪着孤在长安城走走吧。” “喏。”宁儿带着柔和的笑容,跟在殿下身边。 两人走出国子监,国子监内的学子并不多,这个时辰大多数学子都在弘文馆。 一般的学子很难找到老师教授,更多人都是儿时蒙学,识文解字之後便开始自学。 更好一些的在孩童,他们儿时会读论语。 所以儿时能够接受蒙学是一种筛选,能够接受蒙学就已很不错了,蒙学筛选之後,大多数人都是自学。 鲜有人能够专门请个老师来指导,这又是一次筛选。 以至於在大唐其它村县,能够有一个会读文章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换言之,就是大唐的教育事业进行的并不顺利,即便是现在已经有纸张了,可纸张价格居高不下,书籍传播并不广。 而印刷效率低,又导致了读书人之间的书籍传播,大多数也都是靠手抄。 想要兴科举,又没有足够的生产力制造更多的纸张与印刷。 没有足够的纸张与书籍,又很难培养出足够的读书人。 这就陷入了一个矛盾。 李承乾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