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章 天子守国门 (第6/8页)
而塞王们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自秦、晋、燕、宁、辽等九位亲王逐渐成长起来,他们被朱元璋选中,陆续就国於北防重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战中中逐渐挑起了戍边抗敌的重任。 ??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两王北征获胜,朱元璋着手放权於晋王、燕王这些年长的皇子,让他们顶替功臣老将起担负边防重任,统军出征、巡边、筑城、屯田、练兵并选拔将领,这些战斗力强悍的塞王开始在北边防务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颇为感慨:“咱为这天下打算多不容易,分封你们就是为了大明的边疆安稳、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 ??汉朝,元朔元年。 ??汉武帝刘彻看着朱元璋陆陆续续分封亲子,并给予兵权、让他们成为北方边疆的重要部分,虽然理解他的做法,但颇为不赞同。毕竟,汉朝除了匈奴外患,就是内部的藩王压力。 ??“这明太祖怎麽想的,分封塞王,必定会招致藩王作乱。今日没有,明日也必有。”他大汉的例子还不够吗?况且,看样子那明朝和大汉之间隔了不止一个朝代,这些朝代就没有藩王乱政的例子了吗? ??【朱棣登基後,必然会对藩王进行整顿。 ??但他本人也是塞王出身,在北疆二十余年,很清楚塞王对北方边防的作用。特别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当晋王病逝之後,燕王朱棣就成了明朝北部边防中最为重要的支柱。 ??因此,对於北方边防的情况、责任和压力,他是最清楚的人。 ??削藩可以,但不可以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