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4.第164章 李鸿章 (第8/8页)
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已没有精力面对面与洋人再论长短了。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後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李鸿章死了。 ??但也并非是到了七十八岁,才悟出这个道理。 ??李鸿章下葬的时候,他的亲信周馥悲痛万分。 ??无论什麽时候,千百年来唯一不变的便是:一国说话的底气来自实力。 ??【命运好似来了个轮回,义和团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让国人明白,要想改革,不是武力上的强大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革命。】 ??【首先是自由,扪心自问,这国自由吗?从思想,再到行动,制度,都如牢笼一般冰冷,是否感受到的是麻木、空洞?麻木久了,就会变得愚昧、无知。】 ??【从思想上根本改变,这很难,可心怀民族大义的人不止一个,曾有这麽一批人,身上背负的,是万家灯火,万世黎明,再难,也要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