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上天去看何谓天理 (第2/4页)
极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在当今的小说中,那出现的频率是相当之高啊,可见其影响有多大。 但程朱理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华思想的发展。 理学认为,宇宙万物之起源为理,这个理,即是天理、天道。 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穷极事物的道理,即是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便是致知。 这便是格物致知的出处。 虽然格物致知遵循了事物一般发展规律,但在方法论上,却有很大的问题。 其过分强调道德伦理,缺乏系统的实证方法和忽视逻辑推理,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作为一种认知方法的普遍性和深度。 同时,这些也限制了知识领域的拓展、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 这大概也是阳明先生格竹子格到吐血,後来龙场悟道,发展了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原因之一吧。 不光如此,理学认为,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 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 这便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由来。 也成了程朱理学被後世批判为“礼教吃人”最大的污点。 而现在,理学已经成为大明工业发展的第一个拦路虎了! 事实上,李晗还认为,大明文坛的反应,来得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